南京财经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第四节 错误的观点,误导语言文字的发展方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
发表于 2010-9-16 06:1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四节   错误的观点,误导语言文字的发展方向

文字是表示语言单词(有的单词附带语法)的。迄今,人类语言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了,即从以单音节词为主的语音单载的初级阶段,发展到以多音节词为基础语音单载的中级阶段,再发展到以单音节词为主的语音多载的阶段。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的文字只有如下三种类型:与语音单载的语言相对应的表音为主的文字(例如拉丁文字);与语音多载的语言相对应的表意为主的文字(例如汉字);与语音多载的语言相对应的意、音双表的文字(例如玛雅文字)。不同阶段的语言所对应的文字,其性质是不同的。性质不同的两种文字,既不能互相代用,也是没有类比性的。所以,表音文字与表意文字既不能互代,也无标准来区分先、后。这就是“不同阶段的语言决定不同性质的文字”的规律。

以上所述,讲的就是语言文字的基本的客观规律。但是,中国有很多语言文字“学者”,并不懂得这些规律。所以,他们就对语言、文字的定义和发展的方向,有各种各样的观点。今例举如下:

一.今天,一些汉语字典,对文字的解释都是这样的:“文字,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共用的文化工具,对人类文明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文字有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声文字,这三种类型标志着文字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表音文字最便于人们的学习和使用。”

首先,“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的观点是不对的。事实上,文字只是表示语言单词的符号。一种文字,要记录一种语言,必须按该种语言的语法组织起来才行。如果把语言比作“墙的”话,语言的单词犹如“砖头”,砖头只有按垒墙的法则组织起来,砖头才能变成墙,否则,就是杂乱无章的砖头堆。同时,不是任何一种文字都可以记录任何语言的。例如汉字,就不能记录英语或俄语。从记录“语音”上说,英语里面的唇齿音v,汉字系统里就没有与此对应的字来记录它,俄语里面有卷舌音p,汉字系统里也没有与此对应的字来记录它。即使有近似音的汉字,也使他们的“拼音字母文字”退回到“音节文字”的阶段上去了。从记录“词意”上说,用一个汉字“轻”来记录英语“slight”,使他们的"拼音字母文字"退化得更远,回到“音节文字”的阶段了。所以,这两种倒退行为,是绝对行不通的。一些人把表示语言单词的“文字”与表示事物的普通“符号”混同了,说不表音只表意的汉字将会成为“世界统一的文字”,是荒唐而又可笑的。

其次,说“文字有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声文字,这三种类型标志着文字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

文字是记录语言单词的,语言何来其“形”?又说“这三种类型,标志着文字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而客观事实是,语音单载的语言,属于人类语言发展过程的第一或第二阶段的语言。语音多载的语言,属于人类语言发展过程的第三阶段的语言。这三个阶段的语言,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各有各的特性。与这三个不同阶段对应的文字,在性质上也是不同的。所以,

与语音单载的语言对应的文字最佳形式,是表音为主的线性拼音字母文字;与语音多载的文字的最佳形式,是意、音双表的方块文字。这两类文字发展的总方向就必然是“意、音双表的文字”。现在,一些表音为主的文字,例如英文、法文、俄文,都不是纯表音文字了,它们的单词里都添加了一些表“意”的或表“语法”的哑音字母,出现了读、写越来越不一致的现象,就说明这类文字出现了朝“意、音双表”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以表意为主的汉字,出现了70%以上的“偏旁”表意,“部首”表音的合成字,也说明了这类文字出现了向着“意、音双表”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再则,说“表音文字最便于人们的学习和使用。”也是片面的。表音文字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音节文字”,一种是“拼音字母文字”。“音节文字”不便于人们使用,才被人们改进为“纯拼音字母文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数民族的“纯拼音字母文字”变成了夹带表意符号(哑音字母)的“半拼音字母文字”了。这种半拼音字母的文字,比“意、音双表汉字”难学难用得多。

而一些盲目相信这些错误观点的中国人,就是由这种错误的观点,导出如下结论:既然表音文字是文字发展的高级阶段,那么,表意的汉字就是落后于拼音文字了。现在汉字出现了很多缺点,需要改进,改进的方向自然就是拼音字母文字了。结论既然如此,就实行了“汉字拉丁化”的改革。这个方向对不对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但是,坚持错误观点的人们,却没有认识到失败的理论根源,至今仍然还想用“改进的拉丁化汉字”取代楷体字。

二.“文字的发展方向是越来越简化的”,这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观点,却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持这种观点者说:表音为主的文字的发展过程是:图画表意文---象形字表意文---符号音节文----拼音字母字文,结构逐渐由“繁”变“简”的。但是,他们把“拼音字母”误认作“拼音文字”了;表意为主的文字的发展过程是:图画表意文---象形字表意文---符号表意文字,汉字发展成符号表意文字后,其体式又经过了篆体、隶体、草体、行书、楷体、宋体、等多次变化,字体的结构也是由“繁”变“简”的。

其实。拼音字母只是“拼音文字”的构造“原件”,相当于表意汉字的“丶   丿 廴”等元件。由拼音字母构建的“单词”才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的单词,随着单词的不断增多,其字母的数量在不断增多的,他们也没有看到,表音的拼音字母文字,在增加了表“意”的功能或表示语法的功能以后,单词的结构也比原来纯表音的时候“繁”了,并且,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单词的结构是逐渐向“繁”的方向发展的;他们更没有看到,由于汉字是用“以字构字”的方法构建新字的,所以,在每一种体式系统内,随着新字数量的不断增多,新字结构是向着越来越“繁”的方向发展的。当把目前直接表意间接表音的汉字发展成直接“意、音双表”的时候,其结构肯定比只表意的时候要“繁”。所以说,就一种语言所对应的各种文字体式来看,文字是趋向“简化”的,但是,这种简化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破坏了文字的系统性;就每一种文字体式系统来看,随着新事物的无限出现,文字是必然越来越繁的,“繁化”是文字发展的必然规律。

“文字的发展方向是越来越简化的”片面观点,把文字的功能的发展方向偷换成文字的形式的变化趋向了。在这些人的心中,不管文字的系统性、规范性、标准性、规律性和功能强弱,只要“简单”,就是符合文字的发展方向的。并且还以“越简化越先进”的观点,对待汉语,认为把汉语的声母和韵母削减得越少,汉语就越先进。又把这种观点推论到汉字数量的使用上,认为常用汉字压缩得越少越好。

按照这种错误观点推论,拉丁字母比汉字简单,所以汉字的发展方向就应当是拉丁文的。当“汉字拉丁化”行不通时,又不顾文字的系统性原则,乱搞“楷体简化 ”。历史已经证明,“楷体简化”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不但对楷体字存在的6大缺点和8大问题,一项也没有克服,而且带来了更多的不必要的麻烦。

一些人不懂得“工具的功能决定工具的结构”的规律,就接受了“越简单越先进”的错误观点。所以,看到“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比楷体的独体字笔画多了,就说这种字不符合文字发展的方向。这些人把“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本末倒置了。

其实,文字是一种工具,人们对文字的要求与对汽车的要求相似。凡是买小轿车的人都要求汽车必须具备下列功能:在一定的载人数量的情况下,跑得快,耗油少,安全系数高,好驾驶,舒适,适应环境能力强,寿命长,价格低,美观,等等。这些要求,有功能性的,有形式性的。对于生产商来说,买方的要求就是汽车发展的方向。方向只会存在一个,而这么多要求条件,哪一个是汽车发展的方向呢?这是生产商必须明确的问题,否则,他的汽车就卖不出去。怎样确定决定发展方向呢?只要明白汽车为什么能淘汰马车的原因就可以了。汽车之所能取代马车而成为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根本的原因就是它在功能上比马车既快又省钱。人们买汽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跑得既快又省钱。在这一前提下,才增加其他的要求条件。所以,如果一辆汽车跑得速度还不如马车,耗费比马车还高。其他条件都达到了,也是无人买的。所以,速度和节约就是汽车发展的方向。

以此类推,人们对文字的要求是:把语言单词的“词音”“词意”同时表示出来,并且简单,美观,便于记忆,便于书写,便于机器处理,等等。

在这些要求当中,哪一个要求能代表发展方向呢?就要看哪一个要求代表了文字的根本功能。文字的根功能是表示语言单词的,所以,目前只“表意”不“表音”的楷体,其发展的方向自然是“意、音双表汉字”了。

目前汉字楷体,正因为只“表意”不直接“表音”,缺少了一个根本的性能,才出现了6大缺点和8大问题。既然“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比只表意的“楷体”多了一个功能,在结构上就必然比楷体复杂一些。

反对“意、音双表汉字”者,只在表面上看到“意、音双表汉字”比楷体字多了一点笔画,就认为不如楷体简化字好。却没有看到“意、音双表汉字”比楷体字多了一个直接表音的功能;更没有看到它消除了楷体字所凸现的6大缺点和8大问题;也没有看到简化楷字仅仅是为了减少几百个字的笔画数量,而加剧了楷字系统的混乱,增加了大量的同音异义字,增加了学习难度,牺牲了很多繁体字的功能和增加了文章篇幅,等等的弊病。

实际上,“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的单字笔画的数量,大多数都在10画左右,最多的不超过30画,今后不会随字数的增加而增加了。以3000个常用字平均计算,比楷体字的少。汉字保守派人不嫌楷字繁体笔画多,却借口“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笔画多而加以反对。

一些人受了盲目简化汉字宣传的影响,以为汉字越简化越好。其实,世界上凡是好记好写的文字,应当首先具备如下三个基本前提:一是与其对应的语言在类型上相匹配;二是与其对应的语言都具有无限的扩展性;三是在构字方面有规律性,能够形成一个体系,即具有系统性。就第三点来说,它自然便于人们的记忆和书写。因为,只有具有规律性的文字,才最便于人们的记忆。如果没有规律性,只是混乱的符号一堆,即使只由“0”和“1”的排列构成的四位编码,也很难叫人们记住。如果连想都想不起来了,何谈书写速度?目前,不论简体楷字还是繁体楷字,都缺少上述第三点,所以 都没有解决难记难写的问题。

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是按如下6项基本原则构建的:

1。具有对楷体字的最大继承性;

2。构字基础元件的最简性;

3。元件之间的最佳结合性;

4。整字的最大美观性;

5。整体上的系统性、规律性、标准性和规范性;

6。字数可以不重复地无限扩展,并保持系统永久稳定。

只有符合以上6项原则的构字元件所构建的双表新体汉字,才能与楷体实现无缝转换,并消除楷体的一切缺点。按照以上6项原则找到的构字基础元件,具有科学性和唯一性。

三.处在人类语言发展过程的第二阶段的西方语言“学者”们,根本没有料到汉语是比他们的语言更先进的语言。他们仅仅凭表面现象,看到汉语同人类语言第一阶段的语言相似,就说,汉语也是原始语言,他们的以多音节词为主的具有复杂的语法的语音单载的语言,是最高级的语言。



中国的“学者”们,就毫不怀疑地相信了他们的错误观点。汉语本来就具有用单音词构建双音或多音合成词的功能。于是,他们如发现“新大陆”一样,说汉语的发展方向是朝多音节词语言发展的。于是就实行“汉字拉丁化”,在1956年用英文字母构成一种《汉语拼音方案》,按这“方案”来构建英文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文字”,来替换汉字楷体。并且把这一《汉语拼音方案》编入小学课本,实行全民“汉字拉丁化”普及教育,以达到实现“汉字拉丁化”目的。


但是经过50年的实践证明,根本行不通。然而,主张“汉字拉丁化”的人们并不认错,在2000年10月30日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中,仍然规定:“第十八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 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汉字拉丁化”派,后来也发现不把汉语从“语音多载的单音节词为基础语言”退化成“语音单载的多音节语言”,就不能实行“汉字拉丁化”的道理,于是就停止了建造新汉字,提倡只用现有的常用字组建多音节单词;对外来词,一律实行“音译”;对汉字的同音异义字加以合并,扩大“假借字”数量;在编纂汉语字典时,砍去汉语里的尖音和一些音型,等等。促使汉语向着人类语言的第二阶段倒退;促使 “表意”的汉字,向着“表音”的“音节文字”方向蜕化。为下一步实行“汉字拉丁化”做准备。

四、 “语言和文字都是人们约定成俗的东西”。这种观点,完全否定了语言、文字产生和变化、发展的客观性和规律性,把语言、文字看成了纯粹的主观随意的产物。

  按照这种观点,两种语言就可以互相混合在一起使用了;汉字的各种字体的依次更替(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体----章草----行书----楷体----宋体)纯属于人们偶然随意约定的了;既然从前的汉字体式可以随意约定,今天“约定”把汉字楷体改成“拉丁字母化的拼音字母文字”也可以了。但是,按照这种观点实行的“汉字拉丁化”的改革,经过100多年的实践证明,根本行不通。直到今天,一些人还是认为“语言文字是约定成俗的”,不按汉语、汉字的固有的客观发展规律,改进升级汉字楷体;还是在随意想出一些“汉字改革方案”,企图取代楷体系统。有人说,我可以一夜想出五个“汉字改革方案”来。从1892年至今,中国人和外国人想出的“汉字改革方案”约有几千个了,但是,没有一个能行的,原因就是这些“方案”都违背了汉语、汉字的客观发展规律。

  这种“约定成俗”的观点,更为保守汉字楷体不变的保守派,提供了反对创建新字或者创建更新楷体系统的新体汉字系统的“依据”。他们可以用“没有约定成俗”这一堵墙,阻断汉字楷体的发展路径。

     五、 “文字体系固然要受语言的制约,但和具体的语言又没有必然的联系”。

这种观点,是不符合“不同阶段的语言决定不同性质的文字”的规律的。提倡汉字拉丁化的人们,为了推行汉字拉丁化,就制造了这一观点,作为理论依据来说服别人。

      六、1982年出版的《新华词典》上,对“文字”的第一种注释:“语言的书写符号,它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语言的工具。”

“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的观点,是把“文字”和“文章”混同了。

因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句,语句是由“词音”、“词义”、“语法”、“语调”和“语气”五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其中“词音”和“词意”合成为单词。文字,仅仅表示语句中的单词(有的单词附带有语法)而已。表示语言单词的文字,有的直接表示词音间接表示词意(由音晓意),有的直接表示词意间接表示词音(靠口传的)。所以,“文章”才是表示语言的。

按照“文字是表示语言的书面符号”的观点,文字的体式改变,语言也会跟着改变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汉字体式经过了多次变化,而且现在同时用楷字简体、楷字繁体、宋体、草体、隶体,对汉语没有什么影响。而反对改进汉字的人们,却以此错误的观点为依据说:“改变了汉字,就把汉语、地方语都毁坏了”。

说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语言的工具”,也不对。其实,文字是表示语言单词(有的单词附带有语法)的,人们按照其自己的语法规则,将文字组织成语句或文章,来表示语言。用文字表示的语句或文章是语言的“相片”。这种“相片”把“可听不可视”的语言,转换成“可视”的语言。文字,仅仅是“相片”中的“像素”。文字,对于语音单载的语言类,具有表示语言单词的作用,对于语音多载的语言类,既具有表示语言单词的作用,又具有支持同音异单词的数量扩展的作用。

     七、“文字是表示客观事物的”。

按照这种观点,事物是客观的,是无语言属性的,那么文字也就没有语言属性的,“同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的了。依此推论下去,使用任何语言的民族,都可以使用任何文字符号来表示他们的语言了。按照这种观点,是找不到汉字拉丁化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的。

“文字是表示客观事物的”的观点,把“文字”同一般的“符号”、“信号”等同了。一般的符号,如“交通符号”、“数学符号”、“图画标记”、“旗语”、“信号灯”、“警笛声”、“震动信号”等等,它们都是人们约定的表示一定的思想意思的可视符号、可听信号、可触信号,这类符号没有语言的属性,所以就没有语言的阻隔,所以可以被任何语言的民族使用。波兰人柴门霍夫根据这种错误的观点,1887年创制了一种“世界语言文字”,想推行给世界各国使用,至今已经推行了100多年了,结果,这种不依任何民族语言为基础的文字,不能被任何语言的民族当作文字使用。仅在极少数专业人群中当作普通的表示事物的符号使用而已。

中国的一些人也说:“只表意不表音的汉字,一定能成为世界文字”。这些人还依此观点推论:表了音的新体汉字,就不能成为世界文字了。再推论下去:谁把汉字楷体改变成表了音的新体汉字,谁就是想阻止汉字向世界传播,谁就是不爱国,就是汉奸、卖国贼。政治大帽子给扣上来了,看谁还敢动汉字楷体一根毫毛!

      八、“文字是表示思想的书面符号”的观点,是把“文字”、“文章”、“语言”、“思想”四者之间的关系弄错了。“文字”、“文章”、“语言”、“思想”之间的实际关系是:“文字”是表示“语言单词”的;“文章”才是表示“语言”的一种形式,可叫做工具;语言是表示“思想”的一种形式,也可叫做工具。“文字”只是文章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怎能表示语言和思想呢?不信你试试,你如果不学习英语语法,即使你把英文字典中的单词全背下来,你也是不会说英语的。

按照这种错误的观点,推论下去,汉字是不能改变的,否则,中华历史文化思想就丢失了。所以,谁改变汉字,谁就是“数典忘祖”的叛徒。政治大帽子又扣上了!

      九、“汉字是玉皇大帝派四目神“仓颉”到人间,赐给我们的既博大精深又神奇灵验的天符”的说法,在科学十分发达的今天,还能忽悠谁呢?但是,“有立庙的,就有烧香的”。从古至今,就一直有如下情况:

一块普通泥土,贫穷的泥塑匠把它做成一个偶像,一些人就说它是具有神奇的能力的“神仙”,于是就受到了万人的顶礼膜拜;一条普通的钢片,靠卖苦力为生的铁匠,把它加工成一把剑,装上些图符,一些人就说它是能扶正驱邪的“宝剑”,就价值连城;有些人说“汉字是天符”“具有灵气”,于是就出了专门用“测字”骗钱的算命先生,也出了“取名营业馆”,给小孩起一个名字就要几百元,等等。这些就是所谓的“汉字文化”吧?

一些人说改变了汉字楷体,就中断了中国的历史文化,是不是就指这类“文化”?如果是,这类骗人的勾当,可以附会任何文字,楷字改变不改变,“测字”骗术照样不会灭绝;如果不是,是指用汉字记载的全部的汉文化,那就是故意混淆“文字”同“文化”的两个概念,编造谎言来唬人了。

事实上,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

文字,是记录语言单词的工具,作为工具,它属于物质财富的范畴,它所记录的内容,属于精神财富的范畴。如果把文字比作饭碗的话,那么它所记录的内容就相当于米饭。不能因为碗装了米饭,碗也变成了米饭;同样,也不能因为汉字记录了汉文化的内容,汉字就等同于汉文化了。就像一定款式的饭碗也反映了一定的历史时期的文化水平和风格一样,一定的汉字体式也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水平和风格。即使从这一角度看,汉字也仅仅是汉文化的一个成分,并不是汉文化的全部,更不能等同于汉文化,这是局部不等于整体的常识。保字者为了阻止人们改进汉字不惜混淆概念,不顾事实,虚构改变文字的危害,来吓唬人。

今天,世界进入了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并且出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汉字楷体在现代新的社会条件下,暴露了很不适应新社会的6大缺点和8大问题,使中国每年浪费上万亿元的资金,在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两方面都处于低劣状态,逼得多数的青年科技人员和文人不得不另选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更好的文字来代替汉字了。汉字面临被淘汰的危机已经初露端倪。汉字之所以能够延续5000年至今未泯,一是因为汉语未被别的民族的语言战胜而取代;二是因为汉字不是始终保持一种体式不变,而是能随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更新体式的缘故。自从中国在100年前被卷入世界现代化时代潮流以后,汉字楷体就出现了不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的要求了,就必须如古人那样做,通过改变体式来增加功能,以满足新时代的需要了。所以,百年来,中国人一直都在探索改进汉字楷体的正确路径。由于没有正确的汉语汉字的理论指导,反而受了西方错误的语言文字理论的误导,使改进汉字的工作,走错了方向,用错了方法。搞了汉字拉丁化和在楷体系统内搞简化字。结果是全都违背了汉语汉字的发展规律,以失败而告终。但是,这次失败了,并不能说明汉字楷体是完美无缺的,是不可改变的,是不应当改变的。只要楷体6大缺点和8大问题没克服,改进汉字的任务就没有完成,就存在着汉语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大竞争中,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被中国人自己主动地抛弃的前途。所以,虽然以前的汉字改革失败了,但是不应该退却,应该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正确的理论和办法,继续搞下去,不找到可以克服楷体汉字一切缺点和问题的新体汉字,决不罢休。现在看来,只有将汉字楷体改进升级成 “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才能完全彻底地克服楷体所存在的一切缺点和问题。

                 第五节  人脑思维需要工具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财经大学论坛 ( 琼ICP备12002442号 )

GMT+8, 2024-4-26 14:56 , Processed in 1.06353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