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349|回复: 1

[其它] 第20节 简化楷字不对,保守楷字不变更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 04: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  简化楷字不对,保守楷字不变更错

     汉字楷体系统,从隋、唐形成,并取代隶体系统以后,历经 五代、宋、元、明、清朝、民国,历时1000多年,由唐朝的2万多字逐渐增加到5万多字。其中2千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大多数都违反“字意单载”的原则,变成了多意字,同时,用多种构字规则创建的新字,混在一起并用,就使原先的较有规律的楷体系统,遭到了毁坏,蜕变为一个没有规律可循的杂乱无章的符号堆了。这样,学习汉字楷体,就必须逐字死记硬背了。于是,汉字楷体系统就变成了世界上最难学会的文字系统。

    1840年开始,被世界先进国家的大炮惊醒的进步的中国人,提出“科学救国”的路线,以赶上世界上科技发达的先进国家,摆脱落后挨打的弱国地位。“科学救国”,就必须让全民都学会读书写字,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难学的汉字楷体,却是普及科学文化的巨大障碍。于是,就有了“改革汉字”的做法。这本来是一种个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是,历来的“汉字改革”者们,在理论上都不明白语言文字的如下三点道理:

1、不明白“一定性质的语言,决定着与之匹配的文字的性质和最佳形式”的规律;

2、不明白“文字”是表示语言单词的完整的符号系统,不是普通的直接表示事物的一般“符

   号”。更不明白文字单体的功能高低,是由文字系统的整体性能高低决定的原理。

3、不明白“汉语是人类语言第三阶段的语音多载的语言,而拉丁语是人类语言第二阶段的语音单载的语言;不同阶段的语言,其性质是不同的。不同性质的语言,其对应的文字系统的性质和最佳形式也是不同的,是不可互相代替的。”让高级阶段的汉语,向拉丁语靠拢,是让汉语走回头路,其最终的结果,不是发展汉语,而是毁灭世界上最优秀的汉语、汉字。

   因为对以上的道理不明白,所以,就认为“文字同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就以为随便找任何一些书写符号,就可以当作任何语言的文;就认为汉字是可以“改革”的,可以改革成纯拼音字母文字。于是就企图把楷体汉字,改革成用“拉丁字母”作元件的“纯汉语拼音字母文字”(简称“汉字拉丁化)。但是,在社会实践上,根本行不通。因为汉语是“语音多载”的语言,使用“纯表音”的拼音字母文字,在书面环境里必然发生歧义和误解。

   此路不通了,又转而在楷体系统内部搞楷字简化。

   搞简化楷体的人们,根本不明白文字系统与文字单体的区别和联系。他们不懂得,文字系统的功能,虽然是通过文字单体表现出来的,但是,文字系统的特性,文字单体并不能全部表现出来。不懂文字规律的人们,以为文字单体的功能就是文字系统的功能了;以为改变一部分文字单体,就改变了整个文字系统的功能了。

汉字楷体系统,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所表现传来的诸多缺点,虽然表现在楷体字的单体上,但是,出现缺点的原因并不在楷字单体上,而是楷体系统出了毛病----失去了系统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变成一个杂乱无章的“符号堆”的缘故。就如一个军队一样,如果法规混乱,令出多门,互相矛盾,光打败仗,整个系统除了毛病,只换几个士兵有什么用?

其实,在楷体系统内部,所有的汉字都已经是最“简化”的了,是没有再简化的余地的。例如“翻”字,在保证楷体字系统性不变的前提下,你还能再造出一个与“翻”含义相同、比“翻”更简化的字来码?

如果不顾文字的系统性原则,在楷体系统之内,随意将“翻”简化,就必然破坏了楷体系统的完整体性,造成楷体系统失去规律性,增加学习难度。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前人,才在一种汉字体式出现了不能在现有的系统内解决问题时,就用更新体式系统的办法,而不是用改变单个字体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而搞楷体简化的人们,不采取前人多次使用的“创建新体汉字系统,来更新整个旧体汉字系统”的正确办法,来解决楷体系统的问题,却采用“简化”几百个楷字单体的办法。不但没有解决楷字难学的问题,反而使本来已经混乱的楷体系统,更加混乱了,从楷字的整体上看,使楷字的学习和使用更难了。所以,搞楷字简化的人们,就象一个似懂非懂的半吊子电脑修理工一样,看到显示屏显示得的慢了,就以为是显示屏坏了,换了显示屏不行;又以为是中了“病毒”了,用杀“病毒”工具也没有效果;又以为“中央控制器坏了”。。。。。折腾了一大圈,也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

   由于汉语必须汉字的支持,搞楷字简化的人们也看到了这一问题,所以,在搞楷字简化时,也对汉语拼音注音字母同时作了“简化”,随意砍掉了尖音和几个音型。这样,不单加剧了楷体系统的混乱程度,也加剧了汉语的混乱和退化的速度。

他们“简化楷字”的错误主要如下:

    一、消减笔画,造成混乱。削减笔画的做法,基本是三种:一是用历史上已有的简化异体字代替繁体字,二是把繁体字的局部代替其全体,三是将复杂的部首,用某种简单的符号来取代,从而增加了楷体系统的混乱。

例如,“厂(han)”字,原来表示 “山边的岩石突出覆盖处”,现在用来取代“厰”字。“广(yan)”字,原来表示“就山崖作成的房子”,现在用来取代“廣”字。由此增加了多意字。这说明,搞简化字的人们,不懂得必须遵循“意异形异”的原则造字。违反了“字形单载”的规律。

再如 “欢”、“鸡”把“又”当作符号,代替繁体“歡”“雞”的左边部分。这就造成如下恶果:1、虽然简化了,却难记忆了。因为它违反了“音、意结合”的造字规则,失去“字音”提示的功能了。原来繁体“歡”,是按“音、意结合规则”构建的,读音从“雚”,具有音的提示作用。按此规则,读音从“雚”的还有“獾、讙、酄、孉”等字。现在用“又”,无了音的提示。2、在结构规律上说,违反了统一性。既然把“歡”改成了“欢”,为了便于记忆,应当统一改变,“獾、讙、酄、孉”等字的“雚”,都应当改为“又”才对。但是,把“酄huan”改为“邓”,就与“邓deng ”相撞了;把“孉huan”改为“奴”,也与“奴nu ”相撞了。所以“酄、孉”不能改为“邓”“奴”,还必须保持原样。“鷄”的左边用“又”来代换,那么“溪”的右边也应当用“又”来代换,那就成了“汉”了,而繁体的“漢”却又简化为“汉”。

  再如,把“斃”的部首“敝(bi去声)”,改为“比(bi上声)”,简化为“毙”。虽然笔画减少了,但是读音的提示功能被歪曲了。还有“関”改为“关”,其中的“門”,是有“字意”提示作用的。为节省笔画数量,省去了“門”,但该字的含意提示丧失了。这说明,搞简化字的人们不懂“工具的功能决定其构造”的规律。

    像这样的改法,违背了造字必须遵循的系统性原则,造成楷体系统的混乱,捉襟见肘,

矛盾百出,越改越乱。

   二、合并同音字。这违背了语言决定文字形式的规律,也违反了文字不能多载的规律。从而出现了很多“一字多意”、“一字多音”字,增大了文字识读的误解率。例如:“斗(dou上声,表示容量单位)”、“鬥(dou去声,表示争斗)、闘、閗、鬬”,合并用“斗”;“斤(表示重量单位)”、“觔,表示有韧性”,合并字形为“斤”;“粗”、“麤”合并字形为“粗”。这类做法,增加了字的含意。再如,把“乾(阴平,表示无水)、幹(去声,表示动作,例如“幹活”)、干(去声,是天干第支的“干”)”,合并为“干”,这类做法,既增加了字的含意,又增加了字的读音。

如果用文字写道:“这个圆柱太粗”。此话是指的圆柱的径围太粗呢,还是圆柱的表面不光滑呢?表达不清。为什么?因为把原来表示粗糙的“粗”与表示径围的“麤”合并为“粗”了。合并的原因,是读音相同,重视以音表义,蔑视以形表义,和省俭笔画的缘故。“以音表意”的做法,完全不适用汉语,因为汉语是“一音多意的”,存在大量“同音异意”的单词。这种一音多意意语言,在对话时,是不会引起误解的,因为有对话现场的实物、语言前后句的关系、对话双方的共同的经历背景、表情、语气、手势等等作参考资料,可以区“分同音异义”词。这些参考资料如果还不能区分时,听者当场的误解反映,会使说者改变叙述语句来解释。所以,除了面对面讲话时,语音可以多载(即一音多义)而外,其他条件下,即使听录音也都会出现误解的;在文字环境里,没有对话现场中的参考条件,如果一字多意(多载),就很容易出现误解。所以,在文字环境里,区别“同音异意”词的唯一办法,就是用字形的不同来识别。繁体字中,“一字多意”的字较少,绝大多数的字都是“意异形异”的,这是符合汉语本身“语音多载”的特性的。这就是“文字同语言的对应规律”,或叫做“语言决定文字形式的规律”,这是不能违背的客观规律。

      三、合并音型,违反了汉语的发展规律,增多了同音异义字。例如把zi ci si三个尖音和额(舌根音)声母、韵母iai及音型tei cheisei砍去,把读音为将原是zi ci si这三个尖音声母的字,合并到jqx 声母的字中去,造成“酒”“久”不分、“清”“轻”不分、“惜”“希”不分。再如:把读音为gei的字“隔、革、镉、膈、秴。。。。。”合并到ge音里,把“阶、节、 结”,原来分别读为“jiai
ziie
jie
”的,现在都读为“jie”了。从而增加了误解率,影响了汉语的准确性。也给电脑的拼音输入法增加了很多同码字,造成很多麻烦。

    一些简化字,在使用时会发生误解,有时用改变叙述语句或用组合双音词的办法弥补之。然而,这种做法又带来新的问题,这就是使语言、文章变得冗长。单字书写快了,而文章字数多了,写文章的速度又慢了,况且也增加了印刷成本,得不偿失。简化字是一种典型的短期行为,从短期上和少量字的使用上看,对大众的文化普及有一些作用。但从长远看,简化字不但没解决繁体字的缺点问题,反而增多了缺点问题,使本来就很混乱的楷字系统,更加混乱。由此可以说,以上各种错误做法,都是“饮鸩止渴”的做法。



这些人在楷体系统内部,把一些常用字随意“简化”的同时,又把原先的楷体字笔画的40个汉字“注音符号”-----勹(波)、夂(泼)、 冂(莫)、匚(佛)。。。。。。。。(在1998年以前的《新华字典》上都有),改为26个拉丁字母,并且保留着用拉丁字母为汉语拼音字母的“汉语拼音规则”。其实,把拉丁字母当作汉字楷体的注音符号,根本不需要“汉语拼音股则”。况且,拉丁字母当作汉字注音符号,并不比原先的汉字注音符号简便。

    为什么要这样“多此一举”呢?是因为搞汉字拉丁化的人们,面对汉字拉丁化失败的事实,并不认错,还想日后“东山再起”。他们把原来的楷体笔画的汉字注音符号改为拉丁字母,和保留“汉语拼音规则”的目的,就是为了好在以后继续实行“汉字拉丁化”。今天,在人们质疑“简化楷字”的同时,也质疑“拉丁化的汉字注音符号”。他们的回答是:这样改,是为了与国际接轨

  接什么“轨”?让会英语的外国人读汉字吗?然而,英文字母,必须用英语的发音方法读音;汉字,必须用汉语的发音方法读音。用英文字母给汉字注音,是让人们用英语的发音方法读汉字吗?如果不是,那与用原来的楷字笔画的注音符号有什么区别?汉语有汉语的发音舌位和方法,并且有5个声调;英语有英语的发音舌位和方法,并且没有声调。外国人用英文字母能读出汉字的读音吗?例如汉字“品(上声)”,用英文字母注音为“pin(大头针)”。即使英国人对“品”勉强读出了近似音,如果他们没有学过汉语、汉字,他就会把“品”理解为“大头针”了。这样,他们读出了“品”的近似音,也不能知道汉字“品”的含意,也与他们的语言接不上“轨”,这又有什么意义呢?这种做法,只能误导外国人识读汉字。

   再说,汉语的声母是29个,韵母是36个,共有65个音素。用26个英文字母的反复组合来表示65个汉语音素,其书写笔画量远多于楷体笔画的注音符号,在字典上给汉字注音远不如楷体笔画的注音符号简便;学生学习起来,也不如楷体笔画的注音符号容易。

   有些人说,用英文字母给汉字注音,与英文键盘代码正好对应起来,这就是与“与国际接轨”。这种说法,证明这些人,根本不知道现在的英文电脑是怎样处理汉字的,完全是盲目崇洋胡说。

   其实,从电脑的汉字字模库里调用汉字,不论用什么样的符号作代码,都是可以的。除英文国家以外,其他国家的人们,都用本国的文字当代码,都能打出本国的文字。难道中国人用老式的汉语拼音字母作代码,就调不出汉字来吗?

    况且,中国就永远满足于把汉字信息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上,不愿意建立和没有能力创立独立自主的汉字信息系统网吗?

   所以,把英文字母当作汉字的注音符号,除了用于“东山再起”外,没有其他任何意义。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看,汉字都是不能改成纯拼音母文字的。如果能的话,早在汉朝“丝绸之路”开通以后,汉字就会被我们的前人改成纯拼音字母文字了;最近200多年来,无数的外国传教士和中国的文字改革者,都做过长期的实验,都失败了。所以。只要汉语不退化为“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单载的语言”,象英语那样,“汉字拉丁化”“东山再起”的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是,直到今天,小学课本还保留着 “英文字母的汉语拼音规则”的课程,全国的小学12年级班,还在教小学生书写拉丁字母形式的“汉字”,而不是教小学生学习汉字注音符号。本来,小学生只要学会“汉语拼音原理”、“汉字注音符号”和怎样查汉字《字典》就可以了。学“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规则”是没有用处的。现在却还让他们学习“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规则”。只学“汉语拼音原理”、“汉字注音符号”和“怎样查字典”,用半学期就能教会的,现在却用4个学期才教完汉语拼音原理和拉丁化的汉语拼音字母、拼音规则。让学生和老师都付出了大量的无效劳动,造成巨大的浪费。

    从推行楷体简化字之初,就有一些人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但是,这些反对者,也是没有正确的语言文字理论指导的,他们仅仅出于传统的习惯说:违反了“六书”原则呀、隔断了文化历史呀、不如繁体字美观呀、不如繁体字涵义深呀、等等。而坚持简化字的人反驳说:简化字便于书写、便于记忆、符合大众使用、符合文字发展方向、等等。

似乎双方谁都有“充分的理由”,所以双方谁也不能说服对方。因为双方都只会摆出表面现象,拿不出深刻的正确的理论来证明这些现象的对与错。在没有正确理论统一双方的认识的时候,只用表面现象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争论双方都可以举出很多唯我所用的实际现象作为自己观点的证据的,所以,是永远不会令对方信服的。

简化汉字也实行了50年了,实践证明存在着得不尝失的问题。所以,一些人就提出要恢复使用繁体字。而恢复使用繁体字,楷体字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那些缺点就消失了吗?并不会消失。不论繁体楷字还是简体楷字,都同样凸现出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无法克服的6大缺点和8大问题。

虽然汉字拉丁化没行通,简化汉字的缺点很多,但是不能证明汉字繁体的缺点是不存在的;是“完美无缺的”、“不必改进的”、“不能改进的”、应当永远保持不变。

虽然汉字拉丁化没行通,简化汉字的缺点很多,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当年进行汉字改革的人士,是事实求是地承认了汉字楷体,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的,认识到只有改变汉字楷体,才能彻底解决汉字所出现的一切难题。这一认识是正确的。就这一点上,他们比今天的“保守派”高明得多。仅仅让我们遗憾的是,由于没有正确的关于汉语汉字的理论指导,受了西方错误的语言文字理论的误导,错误地搞了汉字拉丁化和汉字简化。现在看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情况,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他们的经验教训,为后人改进楷字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只要汉字楷体的固有缺点存在,它就不能适应现代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的需要,它就逼着中国人非改进它不可,改进汉字就不会停止。即使原来的做法一时错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不应该退回到“起点”上去。因为倒退到“起点”上,恢复使用繁体字,原来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找到正确的改进路径和办法,力争将楷体的一切缺点全部克服掉,才是正确的做法。

目前汉字楷体的一切缺点和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由“以字组字”的方式导致的,是“简、繁”楷体字都固有的。所以,要完全彻底地解决楷体的一切缺点和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变“以字组字”的方式为“用组字元件构字”的方式。只要把楷体系统改进升级成“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汉字成为 “科学的理想文字系统”了。目前楷体汉字存在的一切缺点和问题全都消除了。

古代上山砍柴的樵夫,既不懂得“功率”的道理,也不懂得“立体几何”原理,仅凭他们的直接感觉和经验,上山时就走“之”字形的路,而不直线爬坡。这样做却做得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功率”道理,和 “立体几何”原理。所以至今全世界的人们,还用盘山道路来越过高山。把甲骨文系统升级为篆体字系统,把篆体字系统升级为隶体字系统、把隶体字系统升级为楷体字系统的人们,大概也不懂得今天我们所讲的“语言文字理论”,也是仅凭感觉和经验来做的。但是,这样做也符合了汉字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今天的一些“楷字简化派”、“繁体保守派”,连古人那样的朴实的“直觉”和重视实践、实事求是的意识也没有了。“楷字简化派”、“繁体字保守派”,双方都拿不出克服楷体字的正确办法,却都“拿着鸡毛当令箭”,混战了100多年,至今仍无结果。但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不等人的,人们在使用楷体字系统出现困难,又没有办法在楷体系统的基础上解决时,就转而寻找可替代文字了。于是,具有世界强势地位的英文就被中国人主动地作为替代文字使用了。英语、英文在中国的科技、文化、教育、电脑信息等关键领域里,取得了领先汉语、汉字的地位。

今天,汉字楷体的改进,面临着比1980年以前的更大更紧急的需求(1980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前,改进汉字楷体,主要是为了国内人民的需要;而1980年以后,改进楷体,不单为了国内人民的需要,也为了国际语言文字大竞争的需要和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而“新、老楷字保守派”,完全不管这种现实的需求,只管保持楷体不变。这样,就使汉字楷体,一直停滞不前了。实际上,楷体字“不前”是真的,“停滞”却是假的。虽然表面上似乎呈现“停滞”状态,但是在性质和功能上,汉语、汉字都发生着快速地退化和变质。

总之,只要汉语保持“以单音节词为基础语音单载”的特性不变,汉字就不能拉丁化;只要不更新楷体系统,不论采取什么办法,楷体系统的缺点和问题都不能解决;只要保持目前“楷体堆”的现状不变,汉语、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的大竞争中失败、退化、变质、被淘汰的后果就是不可避免的。前景堪忧,真正不希望汉语汉字进入历史博物馆的中国人,就应当加紧创建正确的语言文字理论,肃清错误的语言文字理论,更新楷字体系,恢复汉字的青春,使汉语、汉字再度成为领先世界的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强势语言、文字体系。



21

汉字能成为世界全体民众的文字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财经大学论坛 ( 琼ICP备12002442号 )

GMT+8, 2024-3-28 21:15 , Processed in 0.08053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