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语言、文字发展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
发表于 2010-8-19 06:5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言、文字发展论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人类语言的产生和特性
第二章   人类语言的第一阶段的特点
第三章   人类语言的第二阶段的形成和特点
第四章   人类语言的第三阶段的形成和特点
第五章   汉语发展的基本轨和特性
第六章   文字的产生
第七章

文字的特性

第八章   人类语言第一、二阶段所对应的文字
第九章

人类语言第三阶段所对应的文字

第十章   汉字发展的基本轨迹
第十一章  百年“楷字改革”风云
第一节   汉语的优越和前途
第二节  文字发展的规律性和民族性
第三节  应当纠正语言、文字理论上的三大根本性差错
第四节
错误的观点,误导语言文字的发展方向

第五节  人脑思维需要“工具”吗?
第六节  升级汉字楷体,就是开发强国的“能源”
第七节  汉字楷体不升级,汉字信息不独立
   第八节  文字影响着教育结果
第九节  社会的发展,促使汉字体式更新
第十节  当今推动文字改变的是“性价比”的世界竞争
第十一节  文字的难、易如何衡量?
   第十二节  汉字楷体在今天能稳定不变吗?
第十三节  改变楷体,会不会出现文化断层?
   十四

汉字有统一中国的作用吗?

十五  汉字与方言的关系
十六  汉字体式更新不是渐变的
第十七节
“保字派”真的保汉字吗?

第十八节  楷体应更新,不应拉丁化
十九  形声字方案不是理想的方案
第二十节  简化楷字不对,保守楷字不变更错
第二十一节  汉字能成为世界全体民众的文字吗?
第二十二节
2000
个汉字就够用的观点错在哪里?

第二十  意音双表新体比楷体优在哪里?
第二十四节  怎样制止汉语退化?
第二十五节  更新楷体是一个综合工程

前言


   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正确的系统的关于人类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的理论。现存的关于语言、文字的一切所谓的“语言文字学”,全是对与语言、文字表面现象的陈述:从表面上对世界上各种语言进行分类,对语句结构进行分析,对语音进行分析,对文字结构进行分析,等等。
    这种对语、言文字表面的肤浅的陈述,始于19世纪末的西方一些发达的殖民主义国家的侵略军官、传教士和商人。他们走遍世界各国,接触了世界各国的语言、文字。于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企图从中找出一些规律,以便学会外国的语言、文字,方便与外国人交流。这些人的研究,被一些“学者”搜集整理起来,于是就建立了一种“语言文字学”。
    但是,由于这些“学者”,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他们的“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及其对应文字,他们在对语言文字分析研究时,都是以他们的“母语”为标准来看待其他民族的语言的,并带有殖民主义的偏见。所以,西方这些“学者”的“语言文字学”论著,都是仅仅对语言、文字的表面现象,作点片面的或错误的陈述。他们的“学说”,根本没有对语言文字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作出过正确的系统的论述。所以,并不能正确指导各国的语言文字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中国的文人们,历来就以“读书做官”为宗旨,鄙视科学研究,毫无探索语言文字理论的意识,所以,中国就从来没有创建一个正确的系统的“语言文字理论”来指导中国的语言文字发展。

   1840
年以来,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击碎了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第一次睁开眼看世界的中国文人,突然发现与西方相比,我们这个老大帝国竟然已落后如许。国家的落后是科技的落后,科技的落后缘于教育的落后。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开始重新审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文化了。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载体,所以,这种审视,自然包括了汉字楷体系统.


中国的一些文人,看到西方一些国家的科学技术先进,就以为他们一切都先进。全盘接受了西方片面的错误的“语言文字学”。他们也同时看到,西方拼音字母文字只要会说就会写(事实也并非完全如此),国民识字率很高;而汉字独立于语言之外,笔画繁难,致使中国的文盲率达到98%以上。于是就认为教育落后盖因汉字太难的缘故。于是就认为拉丁字母文字比汉字先进(其实是不可类比的),因此,就企图改革汉字,用“拉丁字母化的汉字”来替换汉字楷体系统。

这种盲目“仿洋”的风气,到1919年“五四”时期,达到了高潮。鲁迅甚至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但是,把汉字楷体改成纯拼音字母文字,根本行不通。于是就转为简化楷体。但是,在楷体系统内简化一部分楷字,并不能消除楷体系统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诸多缺点和问题,得不偿失。所以,对于楷字的“改革”,从开始到今天,就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和反对。
与“仿洋派”相反,“汉字楷体保守派”,极力反对人们对楷体做丝毫的改变,不顾事实地编造一些谎言来“证明”“楷体是“完美无缺的、不可改变的世界顶峰的文字”。他们说:“汉字区分语素音节的方式是极其简洁明了,因此妇孺可学,老幼咸宜。汉字使汉语稳定了数千年,基本词汇保持不变。汉字使方言语音差异不会喧宾夺主,不但保护了方言,而且保护了全民的书面语言和有声语言。它使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凝聚在一起。它的有效期是以数千年为单位的,几乎没有一种语言文字能够做到这一点。它不但有历史的稳定性,而且有新生代儿童容易学习的特点,是一学就会的。每一个人汉字的记忆力可以延续终身,也就能够取得全民的一致,历史的一致。哪一种书面文字可以跟它比拟?这是它世无匹敌的最突的地方。”
    汉字楷体在今天信息时代,凸现了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6大缺点和8大问题,人们对于“楷体字简化”有没有必要? “汉字改革”要不要继续进行?能不能实行 “汉字拉丁化”?能不能把楷体系统更新成“形声字扩展版系统”或“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等等问题又提出来了,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争论高潮。出现了恢复“楷字繁体”派、保持“楷字简体”派、支持“汉字拉丁化”派、支持“形声字扩展版”派、支持“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派、等等,各派的争论。就在这一争论不休的混战中,汉语汉字快速的发生着退化和变质,英语英文乘机占领了科技、信息、文化等关键领域,汉语汉字的地位江河日下。
“理不明,事不成”。100多年以来的“汉字改革”,搞到今天,没有前进半步,原因不是汉字楷体已经完美得没有改的余地了,或者汉字发展到楷体,就到了不可改的地步了。而是因为中国至今没有一个正确的语言文字理论,来统一人们的认识和指导人们找出正确的汉语汉字的发展方向和更新楷体系统的最佳新体汉字系统。因此,今天我们要摆脱这种争论不休局面,使汉语汉字继续发展前进,就必须本着“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彻底摆脱西方“学者”的那种片面的错误的语言文字理论和中国过时的《说文解字》一书的束缚,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探讨汉语、汉字特有的发展规律,创建正确的系统的语言文字理论,从而找到汉语汉字发展的正确路径,对汉字楷体系统进行正确的更新,从而完全彻底地解决楷体系统所存在的6大缺点和8 大问题。
任何一种非人为的自然现象和过程,都其固有的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中的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表面看来是人们主观意志的结果,而最终还是由支配人们的意志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所以,也有其固有的产生、发展、消失的客观规律。
人类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的两种现象,也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用来交流思想的工具。所以,它们也同其他一般工具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和规律。
在语言、文字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所以,对语言、文字的发展阶段的区分,即纵向的区分,就是从它们性质上的区分。没有正确的纵向区分,就不会有正确的横向的区分、归类和分析。没有正确的纵向、横向的区分、归类和分析,就不可能找出语言、文字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正确的指导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迄今为止,世界上一切关于人类语言、文字的“论著”,都把语言文字当作人们主观意志“约定成俗”的产物,没有揭示它们的客观规律;都对世界各民族的语言,只作横向的表面的对比分类。所以抓不到本质,仅看到表面现象的区别,得出的结论全是片面的和错误的。用这样的理论来说明和指导汉语、汉字的发展,就必然走向斜路,必然行不通,必然导致汉语汉字僵化、退化、衰亡。
我们现在来研究人类语言文字和汉语汉字,不是只罗列它们的表面现象,而是要透过他们的表面现象,发现它们的固有的客观的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然后,遵循他们的客观规律,看清语言、文字的发展方向。
本文主要从纵向上说明语言、文字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还语言、文字是普通工具的本来面目,以澄清一些人对汉语、汉字的错误认识,让汉语、汉字按它固有的客观规律,向着“科学的理想的文字系统”目标发展。
推动人类语言、文字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人们的智慧是永不停止地提高的,所以社会是永不停止地发展的,那么,语言和文字也就必须为适应社会的需要永不停止地发展。至于某种文字能够发展成什么样子和程度,是由该民族的集体智慧的高低和所对应的语言的特性决定的。当然,民族语言之间的冲击等等外部因素,也对语言的变化、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只从语言的自身变化的规律上说明汉语、汉字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本文主要从以下12个问题上,探讨汉语汉字发展规律和楷体系统的发展方向:
1、世界上为什么会有“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言”和“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言”?
2、这两类语言是如何形成的?两者之间有无必然的联系?
2、这两类语言有无本质的区别?这两类语言谁先谁后?汉语同世界各国的语言相比,究竟
   是落后的还是先进的?
3、汉语几千年来一直处在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言的包围中,为什么没有被多音节词为基础
   的语言所战胜?在信息时代,是否会被战胜?
4、文字同语言是什么关系?有无必然的联系?
5、为什么汉语单词不能用纯拼音字母文字来表示?近200年以来来,中外人士的汉字拉丁
  化的做法,为什么都失败了?
6、有限的汉语语音与无限的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在语音环境里是怎么解决的?在汉字环
   境里是怎样解决的?
7、汉语为什么有那么多声母、韵母和声调?
8、汉语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是向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言发展还是向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言
   发展?
9、与汉语对应的汉字,为什么可以只表意不直接表音?今后只表意不直接表音还适应不适
   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10、汉字经过了几千年,体式为什发生多次变化?为什么没有变成纯拼音文字?
11、目前的汉字楷体系统,为什么失去了系统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怎样才能恢复汉
    字楷体系统的“四性”?
12、目前的楷体系统,为什么会出现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6大缺点和8大问题?用什么
   办法才能完全彻底地解决这些缺点和问题?
       本文的重点是叙述汉语、汉字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但是,汉语、汉字属于人类语言、文字的一部分,它们的发展规律,离不开人类语言、文字发展的总规律的制约。所以,在叙述汉语、汉字发展规律的时候,必须站在人类语言、文字一般发展规律的高度上,来看待汉语、汉字的问题,才能看到汉语、汉字发展的规律和正确方向。
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都是相同的,但是世界上各民族的发展进度却是不同的,所以,就出现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某一时间点的横面,反映着这一横面以前的较长一段历史的纵面,这一规律。人类语言文字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很久远的过程,所以,本文对于某些无法考据的久远的问题,只能按这一规律,使用“旁证”或推测的办法,来解答。
语言、文字的发展,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而至今世界上却没有一本系统的正确地揭示出语言文字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论著”。中国的很多“学者”们,只会咀嚼西方“学者”的牙慧和翻腾2000年前的《说文解字》上那点早就过时的古董,东抄西凑地搞出点土洋结合“杂货论文”。就是这点“杂货”,长期以来,一直误导着中国人民。这些“杂货”,已经先入为主地占领了很多人的头脑,被一些人误以为是绝对真理”了。
人类的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既然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就必然有其很强的规律性。规律是看不见模不着的东西,只能透过现象揭示出来。语言、文字的社会现象又是很多样很复杂的,要从这些多样的复杂的现象上理出语言、文字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并且用文章说清楚,还要读者看了信服,并能照着去做。就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也不是用几句结论性的话,就可让读者信服的。
汉语、汉字属于人类语言的一部分,它们有自己特有的性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不是用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汉字楷体在今天的现代社会里凸显出6大缺点和8大问题,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是人们随意捏造的,而是有其客观原因的。要克服这6大缺点和8大问题,如果找不准其原因,“瞎子打苍蝇”似的乱“抽”,也是徒劳无益的。如果不认识汉语、汉字的发展规律,也就看不到这6大缺点和8大问题的原因。所以,要陈列6大缺点和8大问题容易,要说明产生6大缺点和8大问题出现的原因,就不容易了。有人说:“不用你讲它们的原因,你只拿出解决6大缺点和8大问题的具体方案就可以了”。
但是,在实践上,这样做是不行的。因为,每一个人做任何事,都是有其动机的,任何动机都是有“理由”的。也就是说,任何人的动机都是受“理由”支配的,不是受正确的理由支配,就是受错误的理由支配,没有不受任何理由支配的行为。
所以,每一个人对于改进汉字楷体系统的一个方案的取舍,不是受正确的语言文字理论的支配,就是受错误的语言文字理论的支配,绝无“无缘无故”的接受和拒绝。因此,不把自己的方案的理论依据向读者讲清楚,从而使读者自愿地用“正确的语言文字理论”清除他们先前的“错误的语言文字理论”,他们是决不会接受这种违背他们原来信念的新方案的。
现在为什么有99%以上的“汉字改革方案”都是“汉字拉丁化”的或者是“变相拉丁化”的?就是因为这些方案设计人,都是受了错误的语言文字理论支配的缘故。他们把错误的语言文字理论当成正确的语言文字理论,就必然把正确的语言文字理论当成错误的语言文字理论,予以拒绝了。《红楼梦》书中有句话说得好:“假是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关于人类语言文字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本文为了节约读者的时间,只作提纲性的粗线条的简述,要是庞证博引详细论述,恐怕要比目前的篇幅长得多了。
就是目前的篇幅,一些读者还是说“文章太长了,没有人愿意看”。这样的说法,一方面,反应了一些人的浮躁心理。不过,自古以来,性情浮躁、急于求成、不究道理、盲目蛮干者,当“干将”或许可以,要是当“统帅”是必然失败的。另一方面,人们吃东西时,适合自己需要的就百吃不厌,不适合自己需要的就半点不咽。所以,不在于这东西的多少,而在于这东西是否合乎自己的需要。如此相同,人们看文章,感到适合自己需要的,再长,都愿意看,不符合自己需要的,再短,也不愿意看。
我坚信,凡是承认汉字楷体在今天的社会里存在缺点和问题的、并真正想弄清语言文字发展规律、以求解决问题的读者,都会愿意看完此文的。
本文肯定有一些疏漏和偏颇的地方,请读者批评指正。希望本文能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请关心汉语、汉字前途的朋友们,让我们集思广益,共同创建一种正确的系统的揭示语言、文字客观规律的理论,以便正确指导汉语汉字的正常发展。

孙振坡
1998.3.6 (初稿), 2010.6.16(修改)
Email: szp1945@sina.com





第一章
人类语言的产生和特性


世界上的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有同类信息交流的必要和交流现象。起码在母子之间和雌雄之间必须有信息交流。这种交流必须有一种方式,主要有:肢体动作、自然物标记、作用力、分子(又叫气味)、可见光、不可见光、声波、次声波、超声波、电、电磁波等。这些方式,有的是自己产出的,有的是借助的。信息是用于交流的,那就必然有信息的产生和发出方(信息源),有传送形式,有传送媒介,有接收辨解方。同时,每一种信息必须有它自己的特点,否则,接收方就无法从众多无用的同类信息中辨解出自己所要的信息来。表现各种信息特点的就是各种信息自己独特的表达形式和组织规则。信息的发、收双方必须使用相同的表达形式和组织规则,才能进行信息交流。
人类是世界上的高级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在语言还没出现之前,是以肢体动作为主,并以喉叫信号为辅的。也就是说,主要用肢体发送信息,用眼睛接收信息。所以,眼睛和肢体是当时信息交流的主要通道,传送和接收的东西是一闪即逝的动作景象。嘴巴和耳朵是发送和接收喉叫信号的辅助通道,传送的东西是声音(声波),也是一闪即逝的。
在人类的呼叫信号发展成语言以后,嘴巴和耳朵就成为发送和接收语言的主要通道了。语言也是一闪即逝的声波。人类语言具有下以三点基本特性:
1。语言是一种人们约定成俗的表示思想的有规律的语音变化系统,并不是杂烂无章的声音堆积。不要把一般的口音信号(例如口哨、咳声等音)混同于语言,因为口哨之类的声音,只是一种人们约定含义可听的符号,不能算是“语言”。
2.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发音方式和语法都具有统一性、规律性和规范性。所以是不可缺损的,也是不可掺杂的,否则,就不能被大众理解。所以,任何两种语言,是不能互相混合使用的,只能二择其一。在两种语言发生矛盾时,只能出现一胜一败的结果。胜方虽然可以吸收败方的一些词汇,但是,胜方对这些词汇全都是按自己的发音方式说出的,用自己的语法组织使用的。这叫做语言的排它性或无兼容性。这就是一些语言被另一些语言取代而消失的原因。所以,说“语言融合”是不符合实际的。

3
.语言是通过表示思想而间接表示客观事物的。因为客观事物经过人脑的反映和思维加工以后,形成一种概念和思想,再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不会语言的或不可用语言传达到时,可以通过手势、旗语或其他动作、标志物等等表示出来)。所以,语言是间接表示客观事物的。既然经过了人脑的加工,在加工时就必然受到人的主观认识水平和感情意识的影响,所以,加工后的思想,就不会完全同客观事物相同,甚至是片面的、错误的。所以说,“语言是表示客观事物的”讲法,是不对的。

世界上各民族的语言系统虽然千差万别,但是,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语句。而语句是由“语音(包括元音、辅音)”、“声调”、“语意”、“语法”、“语气”5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其中“语音”、“声调”和“语意”构成语言的单词。其中,“语气”由说话时的感情决定;这五者形成一个系统,具有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
在这个系统中,语音是语言的可听成分,没有它,语意就无法传递;语意是语言信息的实体,没有它,语音、语法就没有任何作用了;语法是语音、语意的组织规则,没有它,听者就不懂得说者所云。只有语言的说(发)、听(收)双方用同一标准理解“语法”和“语意”时,才能实现语言交流。否则,听者就觉得对方的语音是杂烂无章的声音堆积,不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意思。不同语言的区别点,就在于表示同一语意的语音和语法的不同。语音、语意构成语言的单词,单词按语法排列构成语句,来表示人们的思想。
人类的语言,是由喉音信号发展起来的,语言与普通的喉音信号虽然都是传达一定信息的,但是,两者有本质的不同。语言是人类身体进化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才产生的。随着大脑和身体的进化,喉头发音的大小、高低、长短变化的种类逐渐增多,口腔、舌头、牙齿、嘴唇对喉音的调控技能逐渐精巧,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支配能力同时提高,使人类发出的声音出现了千变万化的情况,再加上人们必须交流的信息内容的大量增多。只在此时,语言才能形成。人类的语言,既是人类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承载物,也是一种传送工具。语言形成以后,语言就成为人类思想交流的主要方式了,而肢体动作就降为辅助的了。从此,耳朵成了人类的信息交流的主要通道,眼睛降为辅助通道了。用肢体动作和自然标记作信息源的交流方式,可以称为视觉通道(眼睛)方式;用语言交流信息的方式,可以称为听觉通道(耳朵)方式。当然,听觉通道的开辟,是以发音器官----喉咙、口腔和大脑(信息产生和发送器官)的进化为前提的。在人类发音器官进化的同时,听觉(信息接收和辨析器官)也一起进化。语言成为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既是生理进化的结果,也是发音技能提高的结果。人类的喉音是天生的,而语言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学习和锻炼出来的。全人类的喉音都是相同的,因此全球不论什么人种,哭声和笑声都是相同的。因为人在哭和笑时用的是纯喉音。口内的各个器官对喉音进行调控变换,是一种发音和变音的技能,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语言的扩展,最佳的途径是增加语言的构成要素(元音、辅音、音调、单词)和改进对要素的组织规则(语法、词法)。而新的元音、辅音、音调的创造,主要就是由这种发音和变音技能的提高得以实现的。如果把喉咙比作一个笛子,口腔内的各器官就好比吹笛人的手指。手指的动作不同,笛子发出的曲调是不同的。这种通过学习后才形成的语言技能,是人类的语言多样化的一个生理原因;人类语言多样化的另一个客观原因,是人类分成很多独立的群体。随着人类数量的逐渐增多,因生存的需要,逐步散向世界各地,形成了很多群落,很多群落之间相距很远,时间久远,交通不便,相距遥远的群落之间就失去了联系。这样,他们之间的语言就没有交流的机会,那就各自按自己的实际生活需要进行发展变化了。于是就出现了群落语言的差别。到后来群落合并为民族后,语言并不会跟着混合,只能是主导部落的语言作为民族语言。各民族语言也是有差别的。由于语言是口腔、舌头、牙齿、嘴唇对喉音的调控的结果,因为口腔、舌头、牙齿、嘴唇的运动具有长久的习惯性,所以,一个人从小学会的一种母语的发音习惯,就很难改变。
   由于各个民族语言的发音方法不同,就使各民族语言的辅音、元音和声调的种类和比例不同;由于各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又导致了语法的不同;语音所约定代表的事物也不同,这三种不同,就使各民族的语言各不相同了。
   因为每一种语言的发音舌位、发音口型、运气方式、最小语音单位所表示的含意和语法,都是不同的,并且各种语言的 5要素”是不同的,是不能互相混和使用的。所以,说两种语言的人相遇是时,各用各的语言向对方说话,就都听不懂对方的话,只能使用一种语言才能实现对话。即使一方使用了另一方语言中的一些单词,这些单词的发音也是按自己语言的发音方式说出来的,单词在语句中的使用,也是按自己的语法组织起来的。所以,也只有本方的人才能理解,对方的人还是不能理解的。所以,当两种语言相碰是,只能出现一胜一败的结果,是不能互相融合的。有些人看到一种语言,吸收了另一种语言中的一些单词,就说“不同的语言是可以融合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世界上一些语言随着民族融合而消失呢?就是语言的“不可融合”的特性造成的。
据有关专家近期的统计,世界上共有5651种语言,有对应文字的只有三分之一,使用人数较多的只有500种,有1400多种已经消失了。
语言既然是人类身体进化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才产生的,而人类的身体进化和社会发展是永不停止的,所以,人类的语言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世界上各民族的语言虽然千差万别,按照语言的词语结构来分,可以分为如下三类,即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单载类、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单载类、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类。
为什么会出现这三类语言?从整个人类语言发展进程上看,人类的语言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这种发展进步,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导致的。各民族由于各种原因,其社会的发展进程是不同的,就导致了各民族的语言发展进程也不同。今天,这三类语言,在世界上还都存在。这三类语言的性能优、劣是不同的,它们分别对应着人类语言发展进程的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初级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人类语言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
今天那些仍处于渔、猎部落社会状态,又没有文字的民族,其语言一般还处在第一阶段或处在向第二阶段过渡的状态;有些民族语言,在进入部落酋长国时期之后,才进入第二阶段;汉族语言在进入部落酋长国时期之后,较快地从第二阶段发展到了第三阶段。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民族的语言都处在第一、二阶段,只有很少数的民族的语言处在第三阶段或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状态。
不论处在哪个阶段的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必须符合下列基本标准,才能被全体民众使用。
1.是一个完整的表示思想的语音变化系统。即发音、组词、组句都有固定的规则和相互的关系;
2.说话方法简单,本族群中的所有的人,不分老幼,都能很容易地学会;
3.洪亮悦耳,音节清晰,并能表达感情色彩;
4.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无限的扩展性。
语言的发展,是指在保证上述4条基本标准的基础上,音素(声母、韵母)的增加、声调的增加、语气的增加、语法规则的精简、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增强。不要把“词汇”的增加误以为是语言的发展。因为“词汇”是语言表示客观事物的一种“符号”,它是语言对于客观事物的“加工”结果,而不是语言本身。词汇数量的增、减是由客观事物的增、减决定的,不是由语言决定的。
     世界上不论哪个民族的语言,都力争朝着理想的语言方向发展。理想的语言,应当具备如下特性:
1.有一个完整的表示思想的语音变化系统。即发音、组词、组句都有固定的规则和相互的关系。
2.发音方法简单,基础单词是单音的,并且单音较少、洪亮悦耳、音节清晰;语法也十分简单。所以,本族群中的所有的儿童,在3岁时,都能学会日常用语。

3.语音是多载的,即一种语音,可以对应无数种语意。所以单音词可以无限地扩展。
4.语法简单,单词相对语法来说,是独立的,不用任何组织方式,按说话吐词的自然顺序,把一句话中的各个单词的含义关联起来,来理解各词的词性、词义和句子的意思。这种自然的语法,十分简单,人们不用学习,自然就会。
5.音素、声调很多,音型自然就多。语言抑扬顿挫,节奏感强,感情色彩丰富。
6.可以用单音节词为基础,简便快捷地进行组词、造句。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音词的词义关联,组成无限个新的二级单词。
7 由于单词无限,语法简单,所以变通叙述的方式极其灵活,从而使语言具有准确严谨、丰富多彩的表达能力。所以,语句丰富而又言简意赅。
8.因为语音多载,能够无限地扩展单词,又能组建无限的二级单词,语法又十分简单灵活,所以整个语言的扩展空间是无限的。这样,语言就具有永久的稳定性。

第二章  人类语言第一阶段的特点

我们把部落酋长国出现以前的语言阶段,称为人类语言的初期阶段或第一阶段。人类语言的第一阶段,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在今天无从直接考证了。因为人类社会某一时期的横面,反映着一段很长时期的历史纵面。所以,我们可以从今天那些仍处在近乎原始社会状态的落后民族的语言状态上,作间接引证。他们的语言不受文字的影响,我们就可以看到纯语言状态了。我们可以发现,越是落后的民族,他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越简单,他们的语言词汇也就越少。
作为人类语言的初期阶段。由于那时生活方式简单和劳动工具原始,生活条件主要依赖于大自然的提供,只有渔、猎或采摘的手工劳动,所活动的范围很小,所接触的事物也不多,食物来源的可靠性很差,生活十分艰难。生活的自然环境几乎千年不变。每个群体的人数,也不会很多。因为一旦多了,出现了食物需求量与自然食物供应量的失衡,出现了食物的缺乏,必然为争夺食物而争斗,失败的人们就被迫逃到别的地方。这种分裂现象,直到食物需求量与自然食物供应量重新出现平衡时为止。这种生活上的局限性,就使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内容不会很多。同时,人类口腔的发音功能和变音技巧也是不断发展的,在初期阶段,也不可能像今天这样高级。所以,在初期阶段,人类的语言,用一个音节表示一个事物,就能把身边的事物都表示出来了,就可以满足思想交流所需要的词汇了。因此,他们的语音型类不会很多,也不会出现音节很多的单词的情况。所以,人类初级阶段的语言,是用一个单音节来表示一个事物的,即采用“一音一意”,“意异音异”的规则来扩建新词的。我们把这种 “音、意一 一对应”的关系,叫做“语音单载”的关系。因为“音、意一 一对应”,所以不用参照对话现场的环境,来判断语音的含意,就直接实现 “听音知意”,给记忆带来很大方便。又因为单词是单音节的,所以,语言可以达到最简练的程度。
在初期阶段,语法是自然形成的,人们说话的吐词顺序,反映了他们的思维顺序。原始阶段的人们,大脑思维也并不复杂,他们一般的思维顺序,就是他们从感觉到动作的顺序或从动作到结果的顺序:眼睛看到一条鱼,心里想的要去用木钎锸,嘴中说出的话就是“鱼,用钎锸”;用手摘下树上的桃子,嘴中说出的话就是“手摘下树上的桃子”。所以,这种语法,可以称为“直觉顺序语法”。即按说话时吐词的自然顺序,把一句话中的各个单词的含义关联起来,来理解各词的词性、词义和这句话的意思。这种自然的语法,十分简单,人们不用学习,自然就会。
以上分析了语意、音型、语法三者的作用关系:音型的少,导致了语意的少和语法的简单。由于“听音知意”、“语言简练”、“语法简单”就使这种语言学习起来,十分容易。这是这种语言主要优点。但是,因为采用“一音一意”,“意异音异”的规则来扩建新词,音型又相对较少,所以,所扩建的新词的数量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扩展新词的局限性。这是这种语言的一个主要的缺点。
此时的语言,我们称为人类语言的第一阶段。由以上分析可知,从本质上说,第一阶段的语言,是“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单载的语言”。
第一阶段的语言有如下主要基本特点:
1、语音的类型较少。这是由语言的元音、辅音、声调都相对较少的缘故导致的。
2、以单音词为主。由于词汇少,只用一个单音就可以表示一种事物了,所以,他们的语言单词是单音的或以单音词为主的。
3、语音是单载的。即“一音一意”、“意异音异”的。对话时,可以不用对话环境物的参照,实现直接的“听音知意”。
4、词汇相对较少。因为单音词汇的扩展,主要是通过增加音型(由元音、辅音、声调、语气构成)来实现的。由于音型的增加,要经过很长时期的锻炼,单词的扩展就受到很大的局限了,这就隐藏着新词无限扩展与音型数量有限的矛盾。
5、自然语法。即按说话时吐词的自然顺序,把一句话中的各个单词的含义关联起来,来理解各词的词性、词义和这句话的意思。这种自然的语法,十分简单,人们不用学习,自然就会。
6、很容易学会。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阶段,由于人们的劳动简单,思维简单,表达事物的词汇自然就少。这样,在很简单的社会状态下,单音类型数量也能涵盖人们需要表达的一切事物的。新词扩展同音型有限的矛盾暂时显露不出来。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不断增加,新单词就必须不断增加,原来隐藏的缺点就凸现出来了。这些缺点,是初级阶段的语言发展中必然出现的,是由初级阶段的语言的性质及要素产生出来的,是固有的,所以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是无法解决的。只有继续发展,上升到高级阶段,才能得到解决。

第三章 人类语言第二阶段的形成和特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财经大学论坛 ( 琼ICP备12002442号 )

GMT+8, 2024-4-23 15:00 , Processed in 0.10552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